官方报告首次明确“电子烟不安全”

2021-11-26 18:05:21

由于官方报告首次明确“电子烟不安全”,与电子烟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暴跌。

5月26日,电子烟巨头思美国际(06969.HK)尾盘跳水,股价收跌17.10%。财富国际(00336.HK)下跌7.69%,中博通(03318.HK)下跌17.94%。美国股市的电子烟概念也在盘前暴跌。雾芯科技(RLX.NYSE)盘中一度下跌近15%。

同日,国家卫健委与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不安全,会造成健康危害。”。

“对我们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也是行业发展以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深圳一家电子烟生产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份报告很给力。”

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奥维诺认为,《报告》仅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短期影响,不影响电子烟行业未来发展。电子烟行业将越来越规范、健康发展,“我们很快就会颁布实施新的标准。”

“如果这个行业继续存在,就需要将其制成安全的产品。” 一位控烟领域的专家表示,这需要科学数据作为支撑,也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

电子烟并不安全

早在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就首次发布了《中国吸烟对健康危害的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吸烟健康危害的权威报告。近十年前,《报告》在电子烟的健康危害方面新增了一章,称“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不安全,会造成健康危害”。

《报告》显示,我国烟民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 @0.5%。在我国,烟草每年导致超过 100 万人死亡。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 2030 年将增加到每年 200 万,到 2050 年将增加到每年 300 万。

《报告》列出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与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四大慢性病关系的全球最新研究证据。

“从来没有人说过电子烟是安全无害的。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没有证据表明电子烟是安全的,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 中国控烟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徐桂华表示,第一财经表示。

目前,尼古丁类电子烟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电子烟中占比较高。油弹的尼古丁含量从 30 毫克到 60 毫克不等。尼古丁类最大的隐患就是如何有效控制吸入的尼古丁含量。由于尼古丁是一种高风险化学物质,因此吸入 1 毫克尼古丁即可杀死一只老鼠。,如何控制吸入的尼古丁含量是个大问题。

实验室研究证据也表明,电子烟气雾剂中含有有害物质,其金属含量可能比可燃卷烟还要多。当气溶胶浓度足够高时,就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患者和呼吸道疾病患者。研究表明,电子烟烟雾会增加空气中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的浓度。《报告》还显示,电子烟烟雾具有细胞毒性。

电子烟的一大特点是有多种口味,口味的调制需要加入相应的调味剂。《报告》指出,电子烟香精在加热时会产生有害物质。电子烟中不合理使用调味剂会增加对电子烟使用者的伤害。

“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对其含量和产生的气溶胶缺乏研究,缺乏标准。尼古丁类型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高危化学品。过量食用会导致死亡。国家缺乏尼古丁含量标准,非尼古丁类的含量更是五花八门,或中药材,或各种食品添加剂,也缺乏标准。二是物质的含量和危害程度对产生的气溶胶不清楚。三是缺乏对使用电子烟的人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调查和研究。监督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以科学研究和数据为基础。” 许桂华说。

此外,由于大多数电子烟用户同时使用香烟或其他烟草产品,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造成的健康危害会重叠。使用电子烟可能会更容易使用香烟,而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一项涉及 91051 名青少年的 Meta 分析研究表明电子烟品牌,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吸烟者的风险是不使用电子烟者的 21 倍。

《报告》的发布,也让公众对电子烟的认知从最初的“帮助戒烟”、“时尚符号”,转变为现在能够认清它的危害。

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监管行动持续增加。

2018年8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通知》,督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督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门店,及时下架电子烟产品。

2019年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知》,再次提出电子烟不得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不少电子烟产品立即下架。

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本条例有关卷烟的规定执行”。

电子烟品牌_电子烟品牌排行榜relx悦刻电子烟品牌排行榜relx悦刻_电子烟品牌排行口味王电子烟

“目前的观点是电子烟产品不安全,安全了之后还能做吗?目前国家烟草总局还没有给出相关说明,要安全就得有标准。哪里有电子烟的标准?”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徐桂华认为,业界需要尽快研究明确电子烟烟弹的成分、吸烟器具的安全性、对使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的出台。

然而,关系到电子烟行业生死存亡的“电子烟标准”尚未出台。

记者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发现,在2017年10月发布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制定方案中,项目进展要经过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等几个阶段。 ,并释放。然而,该项目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一直处于“审批中”状态。

同时,近年来电子烟市场份额呈现爆发式增长,2014-2019年全球电子烟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24.2%。尤其是疫情过后,国内电子烟发展迅速。

据奇查查向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与“电子烟”相关的企业有8.3200万家,其中2019年将新增7094家,2.2020年新增@>17万,2021年新增3.7700万(截至5月26日)。正值电子烟市场的重大转折,2019年,电子烟企业投融资数量最多。

据统计,从全国来看,目前电子烟品牌有1000多个,2.30000家专卖店,还有更多的零售店,可能有几十万家。贸易和终端零售实体店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2020年内销约145亿元,出口约494亿元。

电子烟的巨额利润也饱受诟病。据上海电子烟品牌总代表介绍电子烟品牌,从销售端来看,烟杆的利润率为50%,烟弹的利润率为40%。每包烟的单价在100元左右。

产业往何处去

“以前电子烟是普通商品,市场监管由市场监管总局管理,现在电子烟产品质量和市场销售由国家烟草总局监管。” 一位市场主管说。

电子烟一旦参照卷烟管理规定,未来将面临烟草行业的垄断形式。过去放任自流的电子烟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这个行业如果要继续存在,就需要做到产品安全。过去,电子烟产品的很多科学实验数据都缺乏,随意添加。对于一个影响人体健康的产品,电子烟生产的任何产品。” ——香烟物质的安全性,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数据支撑,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上述控烟领域的专家表示。

他认为,对于电子烟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行业将更加集中,百花齐放、小工厂的历史将终结。

业内人士王凡认为,电子烟不会全线淘汰,其发展方向应该更倾向于加强监管,像卷烟一样利用税收等监管手段进行管控。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烟草制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A类卷烟的烟草消费税税率为45%;B 类香烟 40%;雪茄 40%;和 30% 的烟丝。

“我认为该国将像传统烟草一样对电子烟征收重税。” 王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4月29日,2021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控烟工作的重点是降库存、控增长、注意变数。推动解决电子烟监管、税价联动等重点问题。

除了税收监管,王凡认为,由于电子烟涉及到使用天然尼古丁,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仍会打着中烟的旗号。

据媒体报道,一款电子烟品牌与云南中烟联合生产的新型电子雾化烟已经投产,即将上市。

王凡也认为,对电子烟销售的监管也将类似于传统烟草。不仅广告和宣传将采用类似于烟草的管理模式,而且销售也将像传统烟草一样通过特许经营权进行管理。

报告/反馈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