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等成分超标“奶茶杯”难溯踪影

2023-08-31 01:40:40

记者| 徐士奇

编辑|

它看起来像一杯迷你奶茶,色彩缤纷,形状可爱。 有的人捧在手里,有的人用项链挂在胸前……这是最近年轻人中流行的一次性电子电子烟OEM,也被称为“奶茶杯”。

随着去年10月1日电子烟国家标准的实施,果味电子烟在国内被禁止销售,这对鱼龙混杂的电子烟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鱼和龙。 目前,消费者在市场上可以合法购买的电子烟只有“国标口味”,即烟草口味。 与更浓郁、更甜的果香相比,烟草的味道相对平淡,不受欢迎。

在此背景下,电子烟灰行业仍有生存空间。 有业内人士估计,自电子烟国家标准出台以来,已有超过3000万支非国标电子烟支和10亿支非国标烟弹进入市场。

一次性奶茶杯电子烟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 线下门店,仍有店主偷偷售卖奶茶杯; 在网络微商等渠道上,奶茶杯也是热门产品,朋友圈里也有不少海报。 微博上,“奶茶杯”超话主页浏览量1389.4万,帖子5300条,其中大部分是网购和微商广告。

然而,市场上销售的奶茶杯大多打着外贸渠道产品的幌子销售,实际上是三无产品。

重金属等成分超标,“奶茶杯”质量堪忧

界面新闻将市场上购买的四款电子烟送到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测,其中包括柠檬、可乐、草莓等大众口味,检测其中含有的常见污染物和重质含量。释放的金属。

结果显示,4个产品中,有2个产品在释放量和添加禁用物质方面重金属含量超标。

电子烟排放物中的重金属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送检样品中,其中一个样品的镍排放量达到688纳克/100口。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轻工产品和化学材料检测部副主任赵岩解释,目前电子烟国家标准GB 41700-2022仅对电子烟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要求,其中包括铅。 为10毫克/公斤。 因此,报送标准以2021年9月发布的电子烟团体标准(《雾化电子烟装置通用技术规范》T/CECC 001-2021)为依据,要求电子烟排放物镍含量为500ng /100口,本次送检样品超标。

赵岩表示,镍是一种皮肤致敏物,吸入粉尘或烟雾(尤其是长时间)可能会引起呼吸道不适。

此前有媒体报道,奶茶杯产品在释放中也被发现铅含量超标。 赵岩表示,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特别是对于患有呼吸功能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吸入浓度过高的颗粒物,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另外两种产品经测试含有肉桂醛和苯甲醛,这两种常见的芳香醛分别用于模拟肉桂和杏仁风味。 但电子烟国家标准中不允许添加它们。

电子烟OEM_烟电子发票图片_烟电子烟

在澳大利亚电子烟标准TG110中,肉桂醛和苯甲醛被明确列为禁用物质。 赵岩表示,考虑到原料污染或工艺,产品中允许微量存在,限量为10mg/kg。 部分送检产品肉桂醛含量高达961mg/kg,超标96倍。

上述澳大利亚标准称,肉桂醛和苯甲醛分别被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报告为有害物质,肉桂醛摄入高浓度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系统抑郁和抽搐; 苯甲醛具有细胞毒性,可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和致敏。

包装为“外贸产品”,仿冒门槛低。

即将于2022年10月1日实施的电子烟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电子烟不得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作用,不得使产品出现烟草以外的特征风味”。 在中国销售的果味电子烟。

因此,市场上销售的奶茶杯等产品大多采用英文包装,冒充“外贸货”电子烟OEM,并且没有标明部分生产信息,可谓三无产品。

界面新闻发现一款“DK”品牌产品,上面有相关信息。 其经销商为“深圳市艾美电子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应国家烟草专卖局上市的“深圳市艾美电子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现,该公司确实获得了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资格。执照。

如果是外贸产品,为何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 商家选择回避这个问题。 由于该类电子烟的流通主要在网上进行,监管难以做到全覆盖。

流行奶茶杯的另一大特点是外观相同、口味相似,但品牌多样。 一位前电子烟经销商回忆,业内普遍认为WDG是第一个推出奶茶杯产品的品牌,时间是在2022年初左右。

“可能是外观保护得不好,流行起来后,同事们都想分蛋糕。市面上都是贴牌奶茶杯,品牌不同,但样子都一样。” 经销商说道。 此后,可乐杯等类似形式开始出现。

朱晓木创立的电子烟品牌FLOW福禄也推出了大容量一次性电子烟“大彩蛋”。 但该公司于2022年8月31日宣布停产该系列产品,产品复产纯属不实消息。 公司还将严厉打击虚假收取代理预付款等违法行为。 但如今,近半年过去了,“大彩蛋”依然是微商的热销产品。 但如果询问产品的产地、是否正规生产,微商就会遮遮掩掩,有的甚至不知道货源。

另一位电子烟外贸商家表示,“奶茶杯大部分都是仿制品,至少是外观专利侵权,本身就有问题。在新政策出台(指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法规。”

但电子烟专利维权并不容易。 在相关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生产门槛不高已是电子烟行业的共识,一套模具供应不同品牌的情况更是常见。 品牌雷同、“野配”、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业乱象早已存在。 界面新闻曾报道过野配烟弹被起诉的情况。 现在国家标准已经实施了,生产、销售都要报批、持证经营。 但在巨额利润的吸引下,仍有厂家难免违法犯罪。

在海外市场,一次性电子烟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产品。 《2022年电子烟行业出口蓝皮书》提到,当年一季度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 中国出口产品中65%是一次性电子烟。 美国、欧盟、英国、俄罗斯等主要电子烟消费国都是其主要市场。 去年11月1日实施的电子烟税率政策也明确规定,出口产品仍享受退(免)税政策,这也加快了电子烟企业出海的步伐。

虽然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在标准化的道路上,乱象仍需解决。

附件:电子烟监管政策回顾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