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产品在线上渠道偷偷销售非法电子烟再抬头

2023-09-13 00:53:02

中国商报讯(记者 陈青)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子烟市场。 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禁止销售烟用香精以外口味的电子烟。 不过,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监管部门对非法电子烟开展了专项打击,但仍有“三无”产品通过网络渠道暗中销售,甚至愈演愈烈。 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短视频平台等多个社交平台上,都可以看到电子烟“有货”的消息。 非法电子烟泛滥会造成诸多危害,相关部门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规范。

电子烟实体店销售场景。 (华商报记者 蔡嘉文 摄)

屡禁不止,非法电子烟再度抬头

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禁止销售烟用香精以外口味的电子烟。 然而,一些非国标果味电子烟开始“变相”出现,披上“奶茶杯”、“可乐罐”等“马甲”进入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安全的电子烟产品会对吸烟者尤其是未成年吸烟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监管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对电子烟生产销售开展规范检查和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奶茶杯”等非法电子烟产品。 但往往打压结束后,“避风头”的不法商家又开始销售。

目前仍有商家在朋友圈销售非法电子烟。

近日,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三无”电子烟仍在多个网络渠道销售。 其中,部分商家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果味电子烟。 这些产品大多有英文和日文包装,没有中文版的介绍。 对此,商家解释称,该产品是出口日本的外贸产品,因此没有中文文字。

业内人士提醒,电子烟外包装为外文,无中文标识,也无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等信息,可能是“三无”产品。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出口日本的所谓电子烟的外包装上并没有标明烟油成分电子烟工厂,只是尼古丁含量为3%。

电子烟厂工作内容_普工操作工电子烟厂_电子烟工厂

广东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研究员孙世英表示,果味电子烟中的“果香精油”到底是什么,很难通过标准化检测得出结果。 只能通过气味来判断,这给很多无良商家带来了困扰。 提供了一个机会。

除了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外,商家并不关心买家是否是未成年人。 当记者发起咨询并表示有兴趣购买果味电子烟时,商家并没有询问记者是否年满18岁。 他只表示付款后可以将产品邮寄到他家。 电子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微信朋友圈,也有不法商家在小红书乃至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摆设“水果摊”,而且越来越无良。 为了防止平台发现违规行为,部分商家还在个人主页上标注“+v”字符,建议买家添加微信进行后续联系。

加强监管,严查社交平台

面对官方的严厉打压,为何仍有人不愿放弃眼前的诱惑,铤而走险做非法生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年底,我国电子烟消费者规模约为770万。 市场需求巨大,行业利润确实诱人。 一位从事电子烟销售的人士表示,无证工厂的“奶茶杯”等果味电子烟价格一般在10元以上,而市场价格在100元左右,确实是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

记者注意到,有微商打着“外贸货”的旗号,将一款13ml果味电子烟无汉字标价为158元; 一些微商还打着“去库存”的旗号,将一款13ml不带汉字的果味电子烟标价为158元。 以至少百元的价格销售“知名品牌”电子烟,而事实上,这些大品牌已经停止生产果味电子烟。 那么,这些高价出售的品牌电子烟是否是正规产品就不得不打一个问号了。

除了高额利润外,非法电子烟还拥有广阔的销售渠道。 微信朋友圈是非法电子烟最常见的销售渠道,一个微信商家经常有5-10个非法产品在售。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一些博主传播“奶茶杯”、“可乐杯”等电子烟危害的视频评论中,部分商家仍会传递“果味电子烟销售渠道”的信息。香烟”,并且有超过 100 条暗示可用的评论。

针对此类电子烟在网上隐蔽销售的情况,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查找非法生产企业,严厉打击。 同时,注重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电商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查可疑环节,迅速清理违法商家。 律师还提醒,如果消费者在使用“奶茶杯”等非法果味电子烟产品后生病,经营者也需要承担较高的民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应进一步收紧网络平台的责任,采取技术手段屏蔽一些可能与电子烟相关的词语,并严格检查对平台商户进行排查,查看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行为。 有关电子烟及其相关词语的信息需要更严格的调查。

业内人士表示,未成年人不具备识别“奶茶杯”等非法电子烟的能力,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加强法律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教育。 只有电子烟供需双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从源头上阻断未成年人吸烟的各种可能性。

非法“三无”产品的流通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电子烟工厂,打击非法电子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重点监管持证企业、气雾剂工厂等,从源头上斩断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产业链。 对于违法行为,公众可主动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