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电子烟用户在地铁上吞云吐雾遭劝阻时而做出反驳

2022-01-07 09:48:54

国家烟草总局将参照卷烟管理办法对电子烟进行管理,这意味着电子烟终于被纳入监管体系。在强监管下,由于大部分电子烟生产企业、品牌商、零售商都不具备烟草零售资质,可以预见,行业很快将迎来洗牌期。淘汰结束。

来源 | 经理媒体旗下的《经理》杂志

■记者/孙建芬

“你明白吗,电子烟不是香烟。”

这是一位电子烟用户在地铁上被劝阻吞云时不时做出的反驳。

随着电子烟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子烟使用者在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的现象层出不穷,引发争议。其实,电子烟用户的想法与品牌对外宣称“电子烟是科技产品”有直接关系,但品牌对“电子烟属性”的定义并不权威,也没有说服力。此外,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电子烟。

以深圳两起“控烟实案”为例:

2020年7月21日下午,由于其南山区万丽电子烟实体店未张贴相关控烟标识,深圳市悦来悦爱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批复管理局南山分局粤海研究所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控烟条例》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以2000元罚款。

2019年10月14日,根据新版《烟草控制条例》首次纳入禁烟范围的公交站台,在执法现场,共对6名吸烟者处以50元罚款,其中1 名电子烟吸烟者。

这两张票都是国内首张电子烟票。罚款不高,但背后的意思是,电子烟市场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受到监管。

今年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管理局在综合评估电子烟等新型烟草的新情况、新问题后,“拟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实施作为电子烟参照卷烟相关规定。” 这意味着电子烟即将被纳入监管体系,电子烟的科技外衣将被剥离。在政策重锤之下,对电子烟行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无序膨胀的电子烟,学名电子雾化器,是一种由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的雾化器,通过加热油箱中的烟油,将尼古丁变成蒸汽,让用户可以吸出一种模仿香烟的产品。主要包括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和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根据雾芯科技(RLX)的招股书,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在中国市场占据主要地位,2019年市场份额为74%。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主流电子烟品牌包括RELX、MOTI、FLOW、WEL、SNOWPLUS、LINX、YOOZ、Boulder等,其中,悦刻在国内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位置。截至2020年9月,RELX悦刻封闭式电子烟的市场份额接近63%。

电子烟品牌 崛起的背后,直接关系到当时行业对资本的青睐。公司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国内电子烟项目融资数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融资49笔,融资金额17.58亿元,其中莫迪和雪家分别获得3.31亿元和2.65亿元系列一次融资。

电子烟的疯狂发展。根据五芯科技的招股书,以零售额计算,2019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2016年和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36.2%,预计20192023年仍将保持66%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预计2023年规模将达到113亿美元。

资本帮助电子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一项数据是,青少年吸电子烟人数激增,2019年达到1000万,年龄集中在1524岁。 针对这一现象,2019年10月30日,国家烟草总局、国家烟草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知》,要求各大电商平台及时下架电子烟产品。实施“网上禁售电子烟”。

受此影响,资本对电子烟行业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导致2020年电子烟项目融资数量和金额大幅减少,分别为11宗和< @2.39亿元。不过,相比资本的谨慎进入,个人投资者在电子烟品牌商家优惠政策的刺激下疯狂涌入电子烟行业。

2019年和2020年,国内电子烟企业注册数量分别为4650家和1.7900万家,同比增长100%和285%。截至今年3月23日,新注册电子烟企业1.2万家,同比增长259%。可见,电子烟行业依然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至2018年期间,电子烟企业注册量增长缓慢。

电子烟市场本来就处于“无人化”状态。长期以来电子烟OEM,它一直在政策之外。商家甚至声称“电子烟不是香烟,而是电子产品”。这会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不知不觉地进入。坑。

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没有相关政策的管理约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监管,电子烟市场将更加无序,行业发展更加无序,这不仅不利于行业健康,也可能进一步扩大受害消费群体。监管政策出台迫在眉睫。

3月22日,工信部、国家烟草管理局在前期充分调研、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烟产品特点和市场发展,吸收国际监管经验,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在补充规定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即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有关规定执行。这些规定中的香烟。

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是为了推动电子烟监管合法化,提升电子烟监管的有效性,同时也符合电子烟产品的特点和当前国际监管惯例。

这意味着电子烟即将被纳入监管体系,不能再脱离政策。电子烟的野蛮扩张将被遏制,当前行业格局将发生变化,一些企业将成为历史。

电子烟将参考卷烟管理规定,资本市场马上给出答案。RELX悦刻的主营业务Fogcore Technology的股价在三天内暴跌50%以上,制造商Simer International的股价当日暴跌超过27%。相关公司股价的暴跌,值得企业和投资者警醒。

像电子烟这样受监管政策影响非常明显的行业,对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优质的标的,因为政策可以决定行业的生死存亡,风险太大。实施会让一些公司“恰到好处”,但大多数公司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意味着大量投资者将蒙受损失。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时需三思。

在政策重锤之下,对电子烟产业链上中下游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最低,为13%。原材料以烟油、雾化器、控制芯片为核心材料,锂电池、PCB为辅助材料。国内代表性企业有烟油企业恒信科技、泛火生物科技等,雾化器企业麦克维尔、河源科技、思格雷、卓亮等,芯片企业亿海电子、迅禾通、思拓微等。锐美易、高健实业、立禾创新等,锂电池企业亿威锂能、丰江电池、深圳亚威特、深圳巨星等。

电子烟OEM_电子烟oem多少支_波顿公司oem电子烟

电子烟油产品对电子烟的口感影响最大。消费者有口味偏好,更依赖品牌。国内烟油企业多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生产。现有企业5000多家,厂商溢价能力差。

需要指出的是,烟油行业也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香精香料、丙二醇等化工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下游贸易公司或经销商、香精香料企业包括华宝股份、中国博尔顿、爱普股份、甘油和丙二醇的公司包括Better Chemicals、Mingxing Chemicals等。

中游包括制造商和品牌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处于中游,分别为23%和31%。国内厂商有Mcwell、Avips、河源集团等,这些公司采用OEM和ODM模式。传统烟草品牌或新兴品牌提供电子烟加工服务。品牌包括悦刻、摩迪、柚子和雪加。

制造商有更大的发言权。数据显示,生产烟杆弹的厂家毛利率分别为43%和44%,而品牌的烟杆弹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6%和44%,分别。

下游是渠道提供者和消费者。渠道商占比最高,分别为 51% 和 63%。此前,渠道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电子烟“线上禁售”实施以来,线上渠道已经出禁,只剩下部分微商协会在朋友圈推广,线下渠道是实体店,主要包括品牌旗舰店,直营店、代理商、经销商、加盟店、零售商等。

零售商的毛利率最高。销售烟杆和烟弹的总经销商的毛利率分别为24%和20%,而销售烟杆和烟弹的零售商的毛利率分别为52%和39%。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子烟企业的注册量自2019年以来大幅增长。

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烟草专卖许可证分为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和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如果(征求意见稿)顺利实施,上述涉及电子烟产业链生产、批发、销售的环节将产生重要影响。

McWell、Avips、河源集团等电子烟代工厂都自称是科技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大部分涉及电子雾化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但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处于“无牌”状态,这意味着新政实施后交易,这些企业将受到影响为电子烟品牌生产电子烟,生产可能会停止。

电子烟龙头企业方面,除悦刻、莫迪去年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和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外,柚子、雪加、博得品牌尚未获得烟草零售许可证经营项目。新政实施后,这些电子烟品牌也面临“无证”问题,被禁的可能性更大。

除便利店外,电子烟经销商中的特许经营店和零售商在其门店内都有营业执照,但大多数企业没有烟草专卖零售执照。新政实施后,这些业务面临被暂停的风险。此外,企业申请烟草零售的难度更大。

可以预见,新政正式实施后,涉及电子烟产业链生产、批发、销售的企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批次的公司将成为过去。此外,获得先机的企业将发展壮大。凭借各自在各自产业链上的优势,行业终将重新洗牌。

当然,电子烟产业链不仅面临着大清洗的局面,还面临着净利率大幅下降的风险。参考香烟来管理电子烟。我国卷烟综合税负为65.6%。目前电子烟品牌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税收。新政实施后,利润大幅缩水。可预见的。

“虚伪”电子烟众所周知,电子烟的迅速崛起与品牌商大力宣传“戒烟,无害”的口号息息相关,但事实又是怎样呢?电子烟真的能帮助吸烟者戒烟吗?

去年12月,《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电子烟用户显着增加,中国成人电子烟使用率从1.@ >3%至1.6%,新成年电子烟用户约335万人,其中男性320万人,女性15万人。中国女性吸烟率持续上升。

研究表明,电子烟在中国青少年和年轻人中流行,96.2%的电子烟使用者吸食传统香烟,从不吸烟者意识到传统烟草危害的可能性使用电子烟 较高和肥胖的人更有可能使用电子烟。

96%以上的电子烟使用者都在吸传统香烟,这说明电子烟对吸烟者戒烟的效果并不明显,几乎没有。相反,吸烟者有更多的消费项目和额外的支出。可见,电子烟“戒烟”是个伪命题。

那么,电子烟“无害”吗?

与传统香烟和电子烟相比,后者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致癌物质,但也含有尼古丁,会使消费者上瘾。有了这种物质的存在,电子烟“戒烟”的宣传就弄巧成拙了。此外,由于之前对电子烟缺乏有效监管,尼古丁的添加量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使得一些不法商家违规添加尼古丁过量。更有什者,就像央视曝光一样,品牌商直接在标签单元上玩。文字游戏。

比如一瓶60ml的烟油,标准单位是6mg,实测单位是6mg/ml,实际含量是360mg,一包烟的尼古丁是120mg,那么如果有的烟民成功戒烟靠电子烟,可能没有良商助长尼古丁的过量添加。

或许支持电子烟的消费者会说电子烟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很多,因为上面提到的致癌物的减少,但真的是这样吗?

与传统香烟相比,电子烟多了一种新的“添加剂”,如丙二醇、甘油、香精等,可以让电子烟更香、更香。这些添加剂的规范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由于职能部门缺乏监管,很多不法商家会滥用添加剂,对消费者的健康不利。

此外,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使用电子烟会显着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电子烟的使用会使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约30%,传统烟草的使用将增加约156%,两者的结合使用将增加230%。

更严重的是,电子烟是中青年人的“杀手”。近年来,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明显下降,但电子烟暴露率明显上升。1829岁年轻人的电子烟使用率已从20152016年的2.0%大幅上升至20182019年的2.7%。此外,截至2019年11月,中国15岁及以上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00万人。

为什么年轻人经常掉进“电子烟”的坑里?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这些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尝试“新鲜”。同时,他们错误地认为电子烟是无害的。这些人也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从外部原因分析,商家利用中青年“尝鲜”心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包括口味多样、烟气形式多样、非卷烟等,诱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电子烟。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的青壮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壮年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此,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管理电子烟。

作为全球电子烟市场最大的国家,美国于2016年8月将电子烟纳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体系,包括需要提交上市前烟草申请(PMTA)以电子烟上市前,FDA 需要在包装上注明尼古丁警告,禁止向 21 岁以下的个人销售电子烟等。

2020 年 1 月,美国禁止销售包括水果和糖果在内的大多数口味电子烟,但烟草和薄荷味电子烟除外,以降低年轻人吸食电子烟的概率。

美国对电子烟的监管单位是FDA,英国是公共卫生部。如果(征求意见稿)实施,国内监管单位为国家烟草管理局。但北京控烟协会建议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电子烟进行监管,理由是国家烟草局实质上是在履行烟草总公司的企业职能,不适合电子烟。香烟监督。

不管最终属于哪个部门,被纳入监管有利于电子烟行业的健康发展,但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监管而不是取缔?

自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即便如此,国家还没有完全禁烟,原因复杂多样。从经济角度看,中烟是纳税大户,2019年财政贡献总额为11.77亿元。此外,烟草产业链还影响着超过2000万人的就业和民生。从消费层面来看,中国有3. 5亿烟民。这些吸烟者将反对全面禁烟。实施难度太大,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美国上世纪实施禁酒令,但地下黑市依靠走私获取巨额利润,发展迅速。犯罪率急剧上升,

显然,加强监管比全面禁烟更容易让吸烟者接受。这与电子烟相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子烟和卷烟的规格不同,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监管部门有必要根据电子烟的特点进行管理。制定更详细的标准电子烟OEM,如规定的尼古丁含量、添加剂等,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中青年人陷入其中,还应禁止销售加香烟草。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